爱尔眼科 2023 年度股东大会分享

<![CDATA[

#2024股东大会调研见闻#

5 月 21 日,我参加了爱尔眼科 2023 年度股东大会。我第一次买爱尔眼科是 2014 年,投资爱尔 10 年了,只要时间上没有冲突,总是要参加的。

往年的股东大会分享,我一般是把大会投资者沟通环节的信息做实录分享,对一些公司回答的内容做一些自己的解读。今年想换一种方式来做分享,因为交流纪要公司已经发布,没有必要浪费球友时间了,直接对一些大家关心的和我思考的问题做一些分享。

今年的爱尔眼科分红,给我感觉公司有了一些压力,主要压力还是来源于资本市场的压力,毕竟投资者几年资产回调幅度比较深,公司的虽然说大幅度提高了派息水平,但股息率跟最近资本市场追捧高股息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公司从长远发展规划上来说,必须手头留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滚动收购产业基金名下成熟医院和应对突发状况(比如疫情停诊等扰动因素)。

关键字:商誉

公司发的交流纪要里面把商誉问题作为首条,看来也是公司经常被投资者问及的。公司的纪要里回答是相对官方说辞,不过今年财务总监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爱尔的商誉风险是可控的,这些收购医院形成商誉的钱都已经掏出去的情况下,整个集团有息负债也只有 8.5 亿元,就算有部分医院盈利没有达到预期发生商誉减值了,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大家觉得公司经营风险还有多大呢?公司董秘吴总对商誉问题也做了补充发言,公司在处理商誉减值测试的时候也是非常谨慎的,本着应减尽减的原则。

针对公司的上述回答,我这里想展开来交流一下:

作为投资者,不能人云亦云,很多公司商誉暴雷,是由于当初收购的资产价格定价过高或者市场形势恶化,经营持续性无法保证,盈利能力低于预期或者亏损从而商誉计提。要能商誉计提成为天雷滚滚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暴雷的资产要足够大,要大的让公司用多年的盈利来消化。实际上爱尔收购的医院,剔除掉海外收购(海外算集体打包收购,应该做一个整体评估商誉),单体医院最大规模商誉也就2 亿级,能达到 2 亿级的商誉体量,医院的盈利能力一般达到 1500 万起步的盈利能力,达到这样的盈利能力的医院经营状况会突然出现逆转盈利大幅度低于预期吗,事实上,真正商誉基数大的医院不大容易发生商誉计提。发生商誉计提的大概率发生在商誉规模在 3000 万元-6000 万元数量级,这些医院是刚刚过了盈亏平衡线小有利润,不排除在注入公司前严控费用指标或者做了营销活动拉高了营收基数,账面增长数据相对好看一点,收购时候乐观一点价格相对有点高估了。收购进来以后业绩低于预期发生商誉计提了,这样的医院其实经过 1-2 年蓄势以后业绩还会上一个台阶,但已经发生商誉计提的部分已经无法回转回来算利润了。当然了,也有部分医院是由于业务相对单一,比如过分依赖医保项目的,在医保控费的大环境下,盈利能力下降发生商誉计提是完全有必要的。

用心的股友详细看看爱尔的商誉减值的构成,具体发生在哪些医院,再关心一下发生商誉计提后的医院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是不是到了该医院只能用账面净资产估值了。

股东会前我跟公司董秘吴总交流的时候有提出一个要求:为了打消市场对公司商誉的恐惧心理,公司是否可以考虑在某些渠道,比如机构调纪要或者公众号把做了商誉计提有代表性的医院发生商誉计提后 3-5 年经营状况统计做一个交流分析,让投资人充分了解公司的商誉形成和计提对公司旗下医院实际盈利能力的影响。

关键字:国际化

公司国际化扩张最近几年有停滞的迹象,20 年疫情以后海外就没有做过收购动作了。但公司董事长在业绩交流电话会上和股东会上都会讲到最近一段时间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看了不少项目。奈何现在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风俗习惯,都需要公司因地制宜地一步步探索。目前,海外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10-15%,公司希望未来能有进一步突破。公司会夯实现有海外布局,把握时机,进军其他地区。

我理解:海外业务要进一步突破,海外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起码是达到近 30%。目前公司营收200 亿,考虑到爱尔几年内业务收入增长水平,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的营收是要达到 100 亿级了,海外的动作规模应该是不小的。按道理潜在标的已经物色好了,坐等对方的财务数据达标和地缘政治风险降低的状况下实施。

参照过往的国际化扩张的方法,大概率公司还是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融资收购。海外融资成本相对比较低,收购盈利项目估值也低,长期看是个不错的办法,但在资本市场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收购后公司会有大量的外币贷款,虽说海外负债是通过海外利润逐步还款,但期末的时候会公司按照汇率计算出公司的人民币负债水平,会对当期的账面利润造成巨大波动。这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到时候人民币发生大的贬值,公司净利润大幅度下降无法理解。

上述两个关键字在以后的公司财报里面都会对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我建议大家还是多关注扣非净利润。

关键字:合规

本次股东大会上,董事长在交流到舆情风险的时候,说爱尔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连锁机构,处理医患纠纷方式不能简单化,必须以法规为准,特别的案例处理不当会让企业在以后医患纠纷处理的时候没有基准,企业的生存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我想,合规不仅是对企业经营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基本要求。公司被网络舆情伤害的这几年,我看到了企业实控人的内心的善良,没有资本作恶。公司也只是一步步通过法律来维权,能够几年下来走到今天这个结果也不简单了。

说到合规,我今天还想讨论另外一个话题,就是爱尔眼科的信息披露,爱尔眼科的信息披露在深交所的评估中一直是很优秀的。

我还是想给公司建议,是否可以按月度公布公司门诊量和手术量,毕竟如今的创业板信息披露对于业绩预告的强制性规定来说,爱尔的业绩波动幅度小根据合规要求不用去做业绩预告,但爱尔的三季报和年报披露时间间隔半年,期间的经营动态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造谣。参看不少行业都会公布公司月度数据,爱尔作为眼科行业龙头公司能否做出表率!

$爱尔眼科(SZ300015)$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61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爱尔眼科 #年度股东大会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