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并不只是结果

<![CDATA[

人生中,我们往往给了结果太大的权重,以至于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

昨天会议中提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2011年后的首次,上次提是2009年、2010年,因此明年的财政力度应该还是挺大的,这对股市必然是好事。

今天虽然高开低走,但整体涨幅其实还不错。

只要没去追高,也是收获的一天,之前反复聊过,这个阶段,别和市场耍小聪明,做好配置,保持耐心,反而容易取得更好的结果。

想规避市场的波动,很容易出现卖了出好消息,追了又发现短期的表现没那么好,反复损耗。

昨天临近收盘港股大涨,a50期货大涨,晚上中概普涨,怎么看今天都应该是个大涨的局面,但是今早追高依然会有不小的回撤。

对于各种利好,我是比较平静的,因为并不奢望赚短期的钱,也不会因此做什么激进的调仓。

重病才会用重药,自然也不可能吃一天药就好,因此期望昨天出个政策,今天就大盘涨停,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期待。

我相信政策持续加码总有反转的一天,这就足够了。

然后基于价值构建一个配置组合。我的持仓中有行情来了会增加弹性的,如主动账户的港交所,平安,定投账户里也有一些券商ETF。剩下大多是估值不高,股息不错,不涨吃股息,涨了也高兴,进可攻退可守,就是最好的状态。

很多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期望规避波动,最后可能还不如耐心持有沪深300ETF,今年都有20%的涨幅。黑白年初反复聊如果不会选个股,就恒指+沪深300+恒生互联组合,今年也有平均25%的上涨。

不抖机灵的预测短期,期望规避波动。

把视角放在长期必然会发生的事,之后做好配置,才是投资者正确的选择。

今天股市表现比较好,咱们就不聊个股了。

基本上我是遵循这么一个节奏,股市不好就多聊持仓和长期视角,让大家更具耐心,股市较好的时候,就聊聊人生,让大家珍惜当下,不去做高风险的事。

专注聊财经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关注,但我更想做一个陪伴大家的朋友,陪大家一起前行,一起成长。

上周86岁的琼瑶选择在家中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遗书中她写道:“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做主。”

琼瑶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还珠格格》《梅花三弄》《烟雨蒙蒙》《庭院深深》《在水一方》《婉君》《雪珂》《青青河边草》《梅花烙》《水云间》《一帘幽梦》等等。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总是会了解过其中的一些的。

遗书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段是她贴心的提醒,年轻人不要模仿自己的行为,她在遗书中写下:

注意,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终站实行的!年轻的你们,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练”,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练,像我一样,活到八十六、七岁,体力不支时,再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但愿那时,人类已经找到很人道的方式,来帮助“老人”们,快乐的“归去”!

第二段是他对人生终点的看法。

朋友们,不要为我的“死亡”悲哀,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爱,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说、能跑、能动、能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能嫉恶如仇,活得轰轰烈烈……”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拥有过了!我“活过”了,不曾辜负此生!

这段文字我认为说出了人生的真谛,每个人的终点都是同一个地方,一个人能如此心平气和的离开,到底是结局那一刻绚烂,还是过程美好?

我认为是后者!

心有所期,忙而不急,是我的微信签名,人生中,我们往往给了结果太大的权重,以至于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

有些阶段你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到了某个岁数,你就很难再被感动,很难有纯洁不功利的友谊,也对大多事都会逐步失去探索欲和兴趣。

所以我现在的人生态度是,有目标,但不忽略当下。表达观点,但不强求所有人认同,保持努力,但不被别人的节奏干扰。

01

不消极,也不着急

我曾经是一个很着急于达到目标的人,因为从小选择的路,基本都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认可,无论是开网吧,还是做电商,当时在我们这个小地方都被看做异类,也因此我很着急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因为着急也忽略了太多事情。

但后来我意识到,时间是不会等你完成所有目标,再回头做其他事情的。

2020年4年前的12月,我写过一篇文章《你总说时间还很多,你可以等我》,我从小基本是爷爷带大的,和爷爷的感情最好。

但那一个阶段因为太过于想证明自己,以至于虽然我办公的地方距离爷爷家并不远,却要几个月才回去一次。

小时候我很不听话,学习成绩也一般,人生的前二十几年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值得家人骄傲的事,但总有一个人,在他那里我得到的永远都是夸赞。

爷爷总对我说:没事,时间还很多,我相信你!

长大后工作忙,每次他打来电话,我都说忙完这段就回去

他总对我说:到时候给你做最爱吃的排骨,我等你。

但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他可以等你,但时间不会等他。

爷爷是我最爱的人,也是第一个离开我的亲人,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一定要分一些时间给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事情。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不消极,但也不能着急,我们应该追求更好的结果,也不能因此忽略了过程。

股市是一个有魔力的地方,一旦我们进入了股市,往往就会变的很功利。

很多人不能接受价值投资,因为他赚钱太慢,总会有人说:我钱少,我不激进怎么办?因此宁可冒着让生活变的更糟的风险,也要去做激进的事情,最终把自己逼入绝境。

很多人一旦进入股市,就会忘记投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把投资当做了全部,忽略家人,甚至忽略自己,让股市牵动着自己的情绪。

太多分享的人喜欢画大饼,动不动就是财务自由,上亿身家,对于自媒体来说,立一个远大且具有吸引力的目标,能够让读者更具黏贴性。

但是我想说,钱确实很重要,但人不会只因为钱而自由,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知足,不懂得感受当下就永远都不会自由。

上周有个新闻,深圳一股民操纵东杰智能股票近4年亏损超2亿,证监会:罚款200万元。

上亿资产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目标,但有人拥有了依然会因为欲望去铤而走险。

之前在《别着急,追求财富这条路,根本走不完》一文我说。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欲望膨胀的速度,永远都领先于财富增长的速度。当一个目标完成后,马上又有了新欲望。

大部分人只有在一种状况下,会觉得现在就很好。

那就是等现状变的更差以后。

这个世界诱惑太多,总让我们慌慌张张,却从来不指明方向。于是我们就跟着迷失了。

我们需要先静下心来,找到我们的核心需求。

如果你的目标是想让生活变的更好,那他的核心是先不让生活变差,也就是不去做冒险的事。

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别总觉的富了才能爱生活,可以先爱上生活,然后随着财务提升让这爱着的生活越来越好。

降低预期,安全第一,哪怕每年多10%收益,也好过于急于变富,反而让投资成为负担。

行动上我们争取做到最好,心态上不盲目的乐观。自知且坦然,才是一个投资人最好的状态。

能和三五好友聊聊天,下班后能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情好时,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不开心时和朋友一起吐槽,这不就是大部分人的正常人生吗。别因为执念,错过日出和夕阳。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做最大的努力,做最小的期待,不消极,也不着急。

得到时懂得感恩,失去时坦然接受,在可控的范围内学会谨慎,在不可控的范围内学会释怀。

02

示弱,是一种“不屑”的境界。

提升人生的体验感,除了有目标但也不急切外,还需要懂得减少把时间浪费在和没必要的人争论上。

大多数争论都会变成无意义的争吵,最后比拼的也不在是道理而是精力,都在重复着一些无聊的话,熬到对方不回消息,就认为自己赢了。

卡耐基曾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做没有意义的争论,你是不可能获胜的,哪怕你最后熬倒了对方,其实你也是个输家,因为你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我们如果观察周围大概率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是有能力的人,越能尊重不同的意见;越是没能力的人,越执着于自己才是唯一的正确。

大多时候人都一样,刚对一件事了解皮毛的时候,最喜欢和别人聊这件事,想把自己懂的一点点展示给别人看。真的了解一件事的时候,反而却不太敢发表观点,越了解就越知道一件事的复杂。

俗话说得好:“越是成熟的稻谷,越懂得低头。”

真正有格局的人懂得,无事时,以刀背示人;关键时,才亮起锋利的刀刃。

所谓示弱,是一种“不屑”的境界。

你肯定不会和一个三岁的小孩争对错,因为你知道你俩的认知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当你还在和一个人执着分对错的时候,说明你自认为和对方差不多。

实际上大多事情很难以对错划分,尤其在投资这件事上,对企业的看法,对体系的看法。

企业未来怎么样,是三年五年后的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看法就一定正确。对于体系之前的文章我也写过,左侧还是右侧,要不要止损,基于不同的体系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在投资上,对于自己我们要有“示弱”的心态,知道我们的认知是有局限的。

敢于示弱的人,眼里有高山,胸中有丘壑。

他们不会在别人的眼光中找存在感,更不屑于在别人的言论里逞英雄气概。

03

成长,不是让世界和你一致,

而是学会与不同共存

人生中的内耗大多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种是,要求自己必须符合别人的节奏。

前些年有一段时间比较内耗,以往我的生活自认为是很规律的,早晨起来散步听听音频,回来看一会书,然后开始写点什么,晚上回完留言洗漱一下,陪陪媳妇,然后打会游戏。

一直觉得自己这个生活太有节奏感了,非常安逸。

前几年,有个朋友拉我进了一个群,群里都是一些励志向上的人,不乏一些各个领域很知名的人,他们除了看书学习、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娱乐,一时间我就焦虑起来。

晚上想玩一会,又觉得别人都在努力,明明晚上自己看不进去书,但是看到别人在学习,也不好意思休息。

最后一度变的很焦虑,休息也休息不好,学习效率反而下降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我选择退群了。

有自己的节奏很重要,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要和别人比个高低,也不是要在别人的世界证明自己,按自己的节奏前行反而走的远。

专注是我们做好一件事的根本。而能够专注的核心,是你能理解自己的目标和节奏是独立的。

第二个容易引起自己焦虑的点是,人总希望环境是配合自己的。

前几天看到一个很有哲理的趣事分享:

大致的事情是这样的,博主最近开始学习打坐,于是每天都有一个时间段要静坐一会。

有一天他把这个时间段选在了临近中午,刚开始他依然像以往安静的坐着,但是过了一会,楼下开始有声音,有人在说话,路上也有人来人往的车上,导致他久久不能静下心来,变的很焦躁,最终在煎熬了15分钟后停止了这段不好的体验。

他把这段经历告诉了他的师傅。

师傅告诉他:其实周围一直没有变,只是你的需求变了,就希望周围改变,这才是你焦虑的来源。

楼下的声音不是一直都有吗?这都是别人如常的生活,和往常一样,这个时间段有人上班,有人下班,有人走在路上,有人见面寒暄,甚至你平时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只是你的目的变了,今天想打坐,就期望全世界配合你的步伐,达不到就开始不开心和内耗了。

但打坐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就是获得平静和智慧。

你要获得平静,不是平息这个世界上所有不一样的声音和混乱,而是学会让自己不被外界干扰。

打坐所锻炼和修行的,不是让你的目标成为所有人的目标,让所有人都配合你,而是你能平静的面对阻力和不同,与不同共存。

很多人的内耗都来自于,无法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同,无法接受每个人的节奏和目标不同,无法接受同一件事情大家的看法不同,更无法接受自己仅仅是这世界的很小一部分,没人会把自己当主角的现实。

但这些事情都是无法控制的,越是对抗,就越是痛苦内耗。

有人说这个博主也太矫情了,自己打坐就要求环境配合

但其实又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在执念,为什么我没出生在更好的环境,因此放弃了自己的修行和努力呢?

人最终只能靠自己解决问题,你不能让别人的目标成为你的目标,也不能期望自己的目标成为别人的目标。

所谓知足常乐,不消极,但也不着急,不急功近利,也不放弃努力。对别人时,懂得包容,做自己时,学会谦逊,自信且专注,自知且坦然,足以。

人生有意义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是这无可替代的过程。

撕下虚伪,放下功利,这个世界可能某一刻会让你觉得不满意,但他都不值得让你放弃当下的快乐,热爱生活,充满自信,心有所期,忙而不及。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终身黑白,聊投资,但不功利,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慢慢变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22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有意义的并不只是结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