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激烈竞争,正如一场褪去的潮水,裸泳者注定会显现。
在上周2025上半年中国车市的整体情况和表面下的真实逻辑的分析中,专栏报道汽车曾指出:无论是自主传统车企、新势力,还是合资车企,在倒下之前都只能 “抢” 下去。
但具体到单个车企的业绩之上,情况仍有差异。甚至可能出现“销量涨了,但是亏损依旧止不住”的境遇。以北汽蓝谷为例,其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39.73%(6.7万辆),但预亏22~24.5亿元。
究竟当下一些“掉队”车企发生了什么问题?北汽自身的挑战又在何处?
本期车圈脉动,我们以北汽为例,尝试理解目前一批车企在整个行业中的发展现状。
【北汽蓝谷:业绩坏消息连连】
-
北汽蓝谷第一季度销量2.8万辆,实现营收37.7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9.61亿元;第二季度营收未公布,但推算销量为3.9万辆,扣非后净利润亏损额在12.69亿元至15.19亿元,预估亏损范围中点13.4亿元的车均扣非亏损,刚好与一季度的水平一致,反映出销量并没有带来经营业绩的好转。
北汽蓝谷对半年度预计亏损给出了三个原因,但最核心的还是第三点:
【上半年销量,北汽蓝谷仍是“拖后腿”的存在】
具体到合资品牌部分,下滑是注定的,大概率仍可输出利润:
自主燃油和新能源部分看似增长数字喜人,但整体规模依旧有限,并不能平衡合资失去的规模:
【蓝谷靠北汽继续输血,是必然的结局】
-
核心经营战略持续调整,但成效有限:24年7月宣布“举全集团之力打造极狐”,声称将投入超千亿元。仅仅一个月后,改口”All in 享界S9″。由于极狐和享界销量都不佳,2025年上半年“双品牌并行降价”,享界S9增程版降价8万,极狐阿尔法S5降至12.98万走性价比路线;
-
截至一季度末,北汽蓝谷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剩36.7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的83亿元锐减46亿元,3个月骤降高达55.4%。值得注意的是,北汽蓝谷一季度的资产中,应收就高达102亿元(票据+账款),存货高达21亿元,无形资产就高达61亿元。
-
自2018年上市后连续7年半亏损,累计超300亿元。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吸引力实在有限。北汽蓝谷今年4月就已经启动了60亿元定增计划,控股股东北汽集团及福田汽车将认购其中30亿元。虽然公开用途主要是用于新能源车型开发和AI智能化平台及智驾电动化系统开发。但在实际使用方面,肯定会优先来保障其最为关键的流动性。
✍️ 专栏报道汽车点评:
从目前来看,北汽蓝谷的扭亏之路,北汽集团新能源的变革之路,仍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悬崖边的舞蹈。在上半年继续预计大幅亏损的前提下,继续推进60亿元定增,折射出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的集体困境:在经历了野蛮的粗放生长期之后,全行业的竞争烈度已经提升到极致,每一家车企的犯错空间都已经被压缩到最小。
过去从不存在生存危机的老车企们,如何在更短的时间里,重新制定出精准的战略并且实施下去,如何在理解用户的基础上对市场保有敬畏之心?将是超越每一款产品和短期经营动作的根本性问题。
否则方向都没选对和固定好,再使劲滑船桨也靠不了岸。
文章标题:北汽新能源:悬崖边的舞蹈丨车圈脉动 Vol.6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news/article/4606109.html
阅读原文:北汽新能源:悬崖边的舞蹈丨车圈脉动 Vol.6_专栏报道网
#北汽新能源悬崖边的舞蹈丨车圈脉动 #Vol6专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