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歌手频繁翻车,演唱会的本质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娱,作者:蒜香啫啫角,题图来自:AI生成

近期,千万级网红歌手旺仔小乔官宣蒙面演唱会的消息,激起舆论千层浪。这位以翻唱走红的网络歌手,将带着标志性的面具登上上海舞台,内场票定价968元、看台票268元,分区定价策略引发强烈质疑——“看不见脸为何分区”?

消息公布后旺仔小乔的抖音号持续掉粉,并且在舆论发酵下更多关于她过往言论的问题被爆出,导致多年积累的粉丝从2344.8万跌至1835.2万,掉粉超过509万,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这场演唱会以及旺仔小乔本人的态度。

网红歌手办演唱会,既是一种对粉丝群体的回馈,也是希望借此弱化网红标签走向更大市场,尤其是对于不上音综的网红歌手而言,演唱会一直都是相对有效的手段。然而今年来从那艺娜到何秋亊再到旺仔小乔都没能顺利实现目标,其实也指向了演唱会这一娱乐形式在大众市场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也让我们想要探讨,如今演唱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一、当流量野心遭遇诚意缺失

旺仔小乔的演唱会争议,揭开了网红经济下演出市场的隐疾。

最开始引起市场不满的是旺仔小乔在演唱会保持“蒙面”表演,她的“蒙面”理由本可被理解,但伴随着“蒙面”而来的是否真唱与身份真实性无从确认,让她很难再得到粉丝信任。

同时,面具之下暴露的是原创能力的匮乏与商业野心的膨胀。最高968元的票价,堪比一线实力派歌手,但演唱会30首歌中仅有7首是由本人创作或参与部分创作的原创,8首为原唱,其余15首均为翻唱作品。个人作品撑不起整场演唱会却还定价偏高,让网友嘲讽“花300块看蒙面KTV,不如在家听原唱”。

更致命的是旺仔小乔的过往言论,展现了她缺乏对音乐创作的足够尊重。她曾翻唱《恋爱告急》未标注原唱鞠婧祎,并自称“原唱”;直播中声称《年轮》原唱非创作者汪苏泷。当原创尊重缺位,商业变现却冲锋在前,市场自然用脚投票。

与之形成戏剧性对比的,是近期相声演员岳云鹏的《非要唱》演唱会。

这场被戏称为“大型群口KTV”的演出,最高票价1580元却在20秒内售罄,黄牛票溢价三倍仍一票难求。没有顶级唱功,却有顶级真诚——岳云鹏在台上坦然自嘲:“我没经验,怕大家说我偷懒”,说着便将《中华民谣》交给全场观众合唱。当观众高喊几十次“退票”,他巧妙接梗互动,也将德云社小剧场的亲密感成功移植至万人场馆。

有真诚的交流,有相声逗乐,也有实在的演唱,虽然定位在演唱会,但岳云鹏的《非要唱》更像是带有演唱表演的粉丝见面会,他也在演唱会上强调这是一次对自己小时候的“圆梦”,足够的诚意既让粉丝收获了快乐,也让市场更易接受这场非歌手身份举办的演唱会。

两场演出的市场反应,如同冰火两重天。旺仔小乔的案例凸显了市场对“诚意缺失”的零容忍——当表演者自身对舞台缺乏敬畏,对作品缺乏原创支撑,对观众缺乏真诚沟通,即便有流量光环和程序保障,也难逃被市场抛弃的命运。而岳云鹏的案例则证明,表演者的身份是否为专业歌手并非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能否提供超越音乐本身的、独特的、真诚的价值体验。观众愿意为这份“非专业”的真诚、互动带来的欢乐以及情感连接付费。


二、价值交换的公平性决定市场宽容度

市场从不拒绝形式创新,只拒绝傲慢的价值不对等收割。2013年,“面具歌者”回音哥在北京9剧场举办新专辑音乐会,面对媒体追问面具意义,他回应:“音乐应该是靠耳朵,闭着眼听。对于一个喜欢唱歌的人,能得到最大的肯定就是对你的音乐认可”。这场门票一日售罄的音乐会,最终以全体歌迷大合影落幕。

同样不露真容,为何回音哥被接纳而旺仔小乔遭抵制?不是单纯演出市场的环境变化,关键差异还是在于音乐是回音哥与粉丝的沟通本体,但在旺仔小乔这里只是商业化的道具。

当下观众的理性判断力远超行业预期。当网红经济遭遇演出市场,粉丝不再是盲目追随的“韭菜”,而是手握投票权的体验官。旺仔小乔团队在舆情发酵后抛出“道歉信”应对舆论,却未直面版权质疑与定价逻辑,这种回避姿态进一步消耗信任。

而岳云鹏演唱会现场,观众心甘情愿为“非专业”买单,因为他们购买的不仅是歌声,更是相声演员特有的互动魅力与情绪价值。当黄晓明、奥运冠军陈梦等人在观众席挥荧光棒合唱时,完成的是流行文化中稀缺的真实共情。

今年来网红歌手演唱会频繁翻车,暴露了网红发展的致命伤:将演唱会简化为流量变现的标准化流程,忽视了内容与体验才是人们为演唱会购票消费的核心。

回音哥的面具曾凝聚音乐纯粹性的信仰,旺仔小乔的面具却沦为商业套利的遮羞布,岳云鹏的“非专业”舞台因坦诚而有趣,何秋亊的演唱会看似高标准但实则缺乏自己的内核。市场早已用票房和掉粉数投出清晰票选,告知行业市场抗拒的不是网红身份,而是将演唱会降维成“流量拼凑术”的投机心态。

2025年的演唱会市场,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正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观众的选择权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他们对“值不值”的评判标准日益精细。表演者是否拥有“歌手”的专业身份已退居次席,更关注的是演出本身所提供的核心价值是否清晰、真诚且物有所值。

在我们看来,如今演唱会的本质是一场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关于艺术表达与商业价值的复杂交换。观众支付的票价,不仅是对表演时长和视听效果的购买,更是对表演者投入的心力、创意、尊重以及对观众期待的理解与回应的认可。

在身份标签之外,唯有清晰的价值定位、贯穿始终的诚意交付以及能引发共鸣的独特体验,才是赢得市场认可、让舞台灯光真正闪耀的不二法则。未来的演唱会舞台,会属于那些真正理解并尊重这场价值交换游戏规则的表演者,无论他们戴着面具,还是顶着何种头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娱,作者:蒜香啫啫角

下载专栏报道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网红歌手频繁翻车演唱会的本质是什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