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免的护城河正在变窄

<![CDATA[

在海南过冬2个月,逛了3次中国中免公司的免税店。其中,两次三亚,一次海口。

总体感觉,人流量和疫情期间最好年份的2021比较,略有下降。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销售额也确实符合感官。

根据快报,中国中免2023年收入675亿,净利润67亿。净利润率只有10%,这不应该是一个独家垄断企业的净利润率水平。

2019至2023这五年的毛利率也一直下降中,从51%-40%-33%-28%-29%。

其实看中国免税行业,不能只看获得牌照的中国中免,王府井,海航控股等这几家公司。竞争并不只是发生在这几个企业之间。
按照波特五力的分析框架,一个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来自同行,也来自潜在的竞争对手,甚至是颠覆者。

中国中免,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跨境电商。

在拼多多,天猫这些这些跨境电商,价格要远低于中国中免。举一个最简单的化妆品例子,欧舒丹的果木油护手霜在海棠湾中国免税城的价格是196元,如果买两件的话,每件156元。但是在拼多多的跨境电商,标价93~129元不等。

我曾观察过一些的消费者。他们看完货后,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用手机上跨境电商的价格做对比。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当年电商线上销售取代线下服装店一样,感觉免税城正在沦为试衣间。

所以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中国中免虽然获得国家独家垄断的免税牌照,但是它的护城河正在被跨境电商侵蚀。就像曾经主打生鲜的永辉超市,正在被小区门口的生鲜店替代一样。

对于一个护城河越来越薄,受到侵蚀的行业龙头来说,给他20倍市盈率估值已经不错了,对应着2023年的67亿元净利润,市值能给1300亿已经是很高看了。

2024年3月3日,中国中免的市值是1800亿人民币左右。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52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中国中免的护城河正在变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