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的变与不变

<![CDATA[

今年其实指数涨的还不错,只不过自己做的烂,到现在账面还亏损了5.09%,连可转债等权指数今年都只有亏了2.96%,今年的跑输,主要是因为1月底2月初的那次和4月份那次。表格里的转债等权,是集思录的等权指数,转债策略,是用禄得网阈值小于131元,每天轮动的多因子策略。而微辣组合,是我在财经新闻上的一个阈值小于131元,半个月轮动一次,有脉冲会及时卖出的一个组合。实盘今年全部跑输。

1月底2月初的暴跌,即使可转债也不能幸免,但跌幅确实比正股要小很多。但当时还是有很大恐慌的,特别是经过好几年的积累,资金量越来越大,导致亏损额也变的很大。所以在1月底2月初的那次暴跌中,改变了策略,采取了更加保守的做法。在我的策略排名中,因为大跌,很多从高位跌落下来的可转债,当跌破131元并且排名在非常靠前的很多,按照策略应该无脑买入,这样在反弹时,这种跌的多的品种,反弹的也多。结果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月5日见底后开始了强烈反弹,我的实盘因为持有保守品种的原因,在2月份跑输了转债策略和微辣组合,甚至还跑输了等权指数。

3月份恢复了正常,跑赢了转债策略、微辣组合和转债等权,可惜好景不长,到了4月份,遇到了日历效应,确实我早就知道了这个事情,但看往年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在下旬开始的,上旬上涨的概率还很大。今年上旬其实我还大幅度的跑赢了转债等权,但大概就是大家预判了预判,日历效应提前到了4月15日和16日,17日强烈反弹,事后看日历效应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在4月22日空仓,运气差的是当天还满仓了债券ETF,正好遇到下跌,这次被打的生疼。

唯一的安慰是及时止损了债券ETF,重新回到了可转债。万幸的是当时想过买红利没买,这周正好遇到红利调整,下跌的比债券ETF还要多。

五一小长假期间,港股和A50都连续大涨,5月份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月份,相信也能追上来。现在的问题是,从以上两次错误的策略改变中,是否能得出结论:策略还是不改的好?

我自己的经历中完全可以举出反例:2021年从白马策略切换到转债策略,后来又从170元的高阈值策略一直到现在的 131元低阈值策略,2023年年底清仓小市值策略。这些策略的变化,至少现在看都是正确的。

唯一可以总结的是,今年2次错误的策略改变,都是受短期因素的影响。不是短期不能做,是我自己不善于此道,如果把这两次改变提前一两周,那结果不是跑输而是跑赢了。每个人最难的还是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才是正道。

所以总结一句话:策略不是不能改变,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提高改变策略的胜率。投资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上,在考场、职场的拼搏也是这样。

5月来了,但愿是一个红彤彤的红五月!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20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投资策略的变与不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