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
一、指数是不死的么?
本文起源于之前看到E大微博中许多人跟随E大的“致敬点位”抄底医疗/医药,但没想到过去屡试不爽的经验这次没有奏效,反而指数继续跌跌不休,甚至还有网友统计出了自致敬买入后的浮亏情况(截至目前略有反弹)。
甚至有的网友不信邪屡屡补仓补成重仓后直呼坚持不住~
而E大虽然已经不再投入,但依旧坚持让粉丝别卖。
关于抄底的话题很久之前就聊过,详见去年的文章《你真的会抄底么?》。
今天就稍微聊聊如果套牢要不要止损的话题。
E大之所以让粉丝坚持别卖也源于他的体系,他认为指数是不死的品种,所以低位无论如何不该割肉,因为如果既然不死总有涨回来的一天,所谓都是周期而已。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电影,其中某段剧情大概是电影中某个角色被神灵预言了自己能活到100岁后,自认为绝对不死就开始了各种疯狂作死的行为,一开始确实怎么整都没事,直到有次他从飞机上不带伞跳下来……
最后的结局就是确实他活到了100岁,只不过是以植物人的形式在床上躺到了寿终就寝。
所以回到指数,指数不死就代表你最后一定能赚钱么,持有过程的体验又是什么样的?
比如说中证全球中国教育主题指数,从2014年12月31基日开始至今整整接近10年时间,全收益指数几乎都没赚钱,只涨了7个点……
你要是买到之前某个高点,真的能回来么?
二、周期一定会回来?
什么是周期,很多人会联想到康波周期,康波分为,衰退期,再投资期,繁荣期,过度建设期,混乱期。
其实最早康波周期并没有太大名气,只是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把人类历史上几次工业革命进行了数据统计,最后得出了一个一切都在循环的周期理论。
之所以出名主要还是传奇分析师周金涛的那句:“人生发财靠康波”,而周金涛的成名之作则是他在2007年成功预测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再加上他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英年早逝,被很多都市传闻写成是因为开了天眼知道太多。
这下爱屋及乌,一下子周期理论就被带火了。甚至直到如今还有许多人觉得他就是国内宏观的祖宗,有人认为看完他的就不想看其他人的分析了~
实际上,如果你看过他大部分的预测和著作,里面很多预测都是不准的,预测本身也没有什么稀奇的,毕竟章鱼保罗预测欧洲杯的成功率都有83%。
稀奇的是周金涛作为一个成功预测了次贷危机,一个相信神秘主义的著名分析师,他神秘的英年早逝了,那后人就可以给他盖棺定论了,毕竟一个讲完的故事才是最值钱的,因为绝版了。
再看看另一个活着的分析师,那个14年5月喊出5000点不是梦,15年5月又喊出“我理性了,市场疯了”,“海拔已高,风大慢走”的分析师,当年是不是一样传奇,现在结果如何,想必也是路人皆知的。
当然这里不是要DISS周金涛先生,而是希望大家不要盲从,不要造神,要辩证看待问题。
康波周期这种理论更多只是纸面上的参考,如果你无脑套用,你让非洲、南美洲很多国家情何以堪,再看看国内的鹤岗,难道康波周期只对深圳起作用?
所以说微观意义上大家说的周期,更近似于之前任婧说的那句:上有顶下有底才叫周期。
但有的东西真的是一去不复返,或者是从此不一样,现在回头再看看区区指数,凭什么说指数是不死的呢?别说行业类的医疗/医药指数,即使偏宽基的上证指数,现在多少人还信能回5000点的?
三、止损,to do or not to do?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投资里,如果你注重控制回撤,或者是追求绝对收益,那止损一定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来看看公募中一些也有这样追求的基金经理是怎么看待止损这个话题的:
①王晗:
如何去对待止损,如何去控制回撤,我觉得是投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这里也就沿用着我之前在私募里的交易纪律,也就是单支股票亏损20%,我们会做纪律性的止损,最大盈利回撤40%也会做止盈。
举个例子,比如说100块钱买入了一只股票,它跌到80%,那就触发了-20%的止损线,这时候我们就会止损。
第二个,如果它没有跌,它先涨了,从100涨到200,那之后我的盈利达到了100块,这时候它可能不太会跌回80块了。也就是说我可能永远没法去触及我的止损线了,这时候我就会去考虑他的止盈。
这时候它最大盈利从100回撤到60,也就是说股价跌回到160的时候,我们也会做止盈,这样来保住我们的这个成果,避免来回的坐滑车,这是我给自己制定的一个交易纪律,也在坚持执行。
之前也有很多人问过,如果你内心主观的基本面的判断和你止损的风控纪律发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办?比如说明明已经触及到止损了,但是你内心又非常看好。
那我的答案是很明确的,一定是先止损。
因为我们设计止损线就是为了让自己乐观的时候,非常坚信的时候,不至于上头,不至于犯错误。
止损当然有可能会错过收益,但是在我看来去守住胜利的果实和保留再次投资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如果触发了止损,我一定是先止损,然后再去思考,冷静的去想市场哪里交易的逻辑不对,或者我前面犯了什么错误,还是时机的控制和市场发生了背离。
如果我真的认为仍然有机会,仍然值得投资,我会在冷静思考之后再重新买入,重新建仓。
即使重新建仓的成本可能比我当时这个止损的成本还要高,我也不会去计较这个沉默的成本,我只会把它当做一次全新的投资去重新审视。
在新的价格上,即使比当时高了,这个位置,能不能取得比较好的投资回报?
②恽雷:
我的投资框架里可能对估值的要求相对来说严格一些,所以如果我买入某个股票之后回撤超过20%,一般来说大概率的话百分之90、 95 以上都会止损掉它。
可能很多人会问,如果你是价值投资的话,难道不应该越跌越买嘛?这里我想argue一下,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工就是帮别人管钱,这个钱是客户的,我们只是从事的是资管行业这份工作。
如果这个钱是我的,我自己的,我当然可以不在意股价,我可以越跌越买,但是我相信即使我们都是同行的话,就是我哪怕自己去买基金,如果一个基金给我短期里面亏掉个百分之三四十,我也会觉得很不爽。
客户体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我认为就是我们国内经常要去学习巴菲特存在的很大的一个bug,在于人家是在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资本市场上面去管理自己的自营资金。
而我们其实是管理的别人的钱,所以一定要重视回撤,因为重视回撤从短期来看是给予和保护持有人的持有体验。从长期来说的话,也是一个基金经理能够长期活在这个市场上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觉得,对于A股的基金经理或者国内从事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经理来说的话,他不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他可能每天做的事情是带着枷锁在跳舞,所以一定是需要有纪律的,就是当你的买入的个股产生一定的回撤之后的话,是需要去进行止损的。
③中金 | 详解止损机制:
引用下中金的一篇金工报告网页链接{《中金 | 详解止损机制》},里面提到止损机制能否提升组合收益,取决于组合中风险资产的下行动量,风险资产的下行动量越强,止损机制提升组合收益的概率越大。
止损机制适合风险资产夏普率较低的组合、风险资产动量效应较强的组合。
这两条都很切合权益资产的属性,考虑到原报告太长很多人估计看不进去,我用AI总结一下文章里提到的止损的一些优点。
2、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非洲女作者Dambisa Moyo的那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放在投资里针对止损这个话题,那前者说的是风控要做在前面,事后的风控本身就会大打折扣,大家肯定在投资中会遇到过这样的感受,虽然跌了很多了,但我现在割肉,会不会卖在底部?
这个时候你去考虑要不要止损,确实难度非常高,很有可能你正处于重压之下,这种心态下很难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所以每次交易前就应该制定好决策,不要脑海里只想着买入后往上涨的画面,也要为买入后跌跌不休的情况提前做好应对。
而后者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止损不代表投资就结束了,你既可以切换标的,也可以事后找合适的时机再杀回来,而不是选择守株待兔等待回本,即使未来某一天真的回本了,难道时间本身就没有价值么?
最后借用西风的一句话来点题:止损就像步兵的铠甲,穿上它,可能限制你的战场灵活度,不穿它,一箭就可以送你归西。
以上就是本文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提前感谢诸位的点赞、评论、转发~
@财经新闻基金 @今日话题 @财经新闻创作者中心 #止损# #ETF拯救世界# #长赢指数投资计划#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8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套牢要不要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