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
我们每一个人都按自己的偏见和固执模式活着,那些大师级别的人也在按自己的偏见来交易,也就是任何人任何模式都有局限性,当然风险和波动性弹性系数完全不一样。。。听起来怎么拗口?其实不拗口,一个人不可能看到对方身上超出自身认知之外的东西,每个人在别人身上看到的这个东西是与自身匹配的,也就是类似说高维的人一眼就看透了低维的人绝大多数可能性和基本属性,而低维的人无法懂得其他不懂的维度。。。
说说不同投资人群的“偏见”的模型:
1. 完全不碰股票的人。
完全不碰股票的人比90%的参与者强,很多热一辈子都不碰股票不理财就是存款,也是一辈子风平浪静岁月静好情绪一直超级稳定没有波动,都说长期七亏二平一盈。一盈的可能还是原始股东和企业利益关系高管之类的亲戚或代理人们,和一些个人牛人。
而普通人即使小赚了对于我的理解其实是亏大了,毕竟亏了最好年华的工作和事业的激情聚焦更上一层楼而赢了来三瓜两枣,实际人生账亏大了。另外即使有人赚了大的,过程也是惊心动魄,影响健康和生活,巨量财富的波动也是有反噬力的。
当然也有反面的潜在风险:就是货币持续贬值速度太快会带来贬值压力,甚至特色时期的恶性通胀抵抗力比较弱。
2. 严格的《标准普尔万象图》模型。
30%的钱用于现金流突然意外断掉够用6-12个月左右的钱和意外应急的钱,40%用于定存国债保本的钱,30%才用于科学规划投资,如果不懂就分散均匀几十家高息红利ETF和世界几大市场的指数ETF,对冲一定的恶意通胀可能性。
3. 房子和店铺。
有人几乎没多少股票或金融投资,基本上的资产都在传统的房子和店铺上,年租金收益率可能1-4%,而且也有物理折旧和随着时间维修费增长和核心区动态迁移影响。但有人还是偏好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模式,即使收益率低,但传统思维就觉得心安理得,总比现金拿在手上被坑没了或被败没了好吧?那当然,毕竟每一个具体的人具体驾驭多少的能力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是的,保住抱住比变魔术一样被凭空消失强多了。
4. 股票投资的偏见模型可以分为N种:
4-1. 极度分散优质高息股票和优质红利ETF和世界主要市场大盘指数ETF,而且可能动态保持30-80%仓位网格式高抛低吸,优点是长期看风险小,有红利复利和波动收益;
4-2. 集中几个优质股或ETF投资。波动肯定比4-1 大很大,心态也不是每个人都扛得住。
4-3. 单吊式集中。我个人反对单吊式集中(对于任何需要建议的个人),波动可能极大,即使在正面情绪中正常估值甚至低估买入,但突然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股价可能扛住不最低部割肉。
4-2和4-3集中优质可能是某些牛散或截止目前还活着的牛散的偏爱模式,但牛散概率可能低于1%的,你都能花时间把我这种垃圾文章都快认真看完了,真牛散对这种喝腻的鸡汤哪有兴趣?闻一口就转身走了。
4-4. 搞垃圾性价比热点。甚至没有业绩之类的。我不懂不展开了。毕竟任何没有持续性平滑看股息现金流收益率不够高的任何模式我都表示看不懂也不会碰。认知偏见局限吧。
先感谢股友“”以长击短“的补充,是的,完全赞同您的文字补充。非常到位。
最后回到开篇的埂:“我们每一个人都按自己的偏见和固执模式活着,那些大师级别的人也在按自己的偏见来交易,也就是任何人任何模式都有局限性,当然风险和波动性弹性系数完全不一样”。
随意说说投资大佬比如西方的老巴和东方的老李和隔壁老王他们…… 我很多文章证明了西方石油的“如果我说西油的抗风险能力就像卫生纸一样薄,那么我一定在侮辱卫生纸。如果看好石油,按储量,盈利能力,债务和成本的安全边际,完全可以从集中的西方石油分散到当时的先锋自然资源,FANG,EOG,美孚,如果实在不相信非发达体的巴西石油和2021年前的中海油,至少还可以考虑再分散到道达尔,挪威石油,壳牌。。。但是他偏偏集中在成本和债务都是最垃圾安全边际的西方石油上。而且无数粉丝复制粘贴买石油也买西方石油。 2014-2023年的过去10年西方石油累积油气产量32.86亿桶,累积油气亏损91亿美元,平均每桶亏损2.78美元。”西方石油的上游BREAKEVEN油价是67美元的平均WTI和布伦特油价.,2014-2023过去10年石油老四西方石油的上游油气产量32.9亿桶,平均桶净利利润亏损-1.6美元每桶……西方石油上游其中过去10年美国产区22.69亿桶,平均每桶产量亏损6.0美元,而西方石油82%产量来自美国本土的巨高成本产能……海外过去10年产量10.22亿桶平均每桶赚7.9美元。。。美本土页岩油气亏损明显。 比如之前我的文章《西方石油2024Q3解毒-breakeven油价67美元和前三季80.6美元油价时5.1美元桶利润》
过去20年我个人很难分别可口可乐好还是百事可乐好,也无法分辨麦当劳还是肯德基好,那个银行好,同质化的行业寡头为何老巴都不都适度分散到行业寡头里而且集中某行业某公司呢? 类似逻辑,比如我今年3月7日指出老巴的苹果50%的仓位过重,如果不赶快降低可能“晚节不保”,还好老巴的一辈子八字就是够硬,一个不增长的企业维持30倍市盈率非常长的时间可以顺利高位减仓延续了时代的股神,可能我口出狂言说了苹果和西方石油的不好,然后我不经意马上发现阿段就把我拉黑了……
其实老巴他没有做到他跟芒格描绘的一个同行大佬的策略,就是那个同行大佬得了老年痴呆(大佬自己不知道)但产品依然运行良好的模型,而依然依靠人工动态调节仓位和布局的纯手工工艺活儿。
老李10年前的战略也是非常明锐,从集中到分散到全世界,我个人按自己的认知觉得分散的程度和质量不高,比如他集中欧洲的通信和基础能源公共事业,这里有个bug,过去10年欧洲的“佐”的趋势非常明显厉害,而佐的策略就是加税去惩罚资本来提高福利的圣母心,虽然北美也有佐的趋势但没有欧洲厉害,也就是分散的范围至少可以考虑北美日本等,也包括百年的石油行业龙头们等,而不是聚焦一个区域的可能被加税被惩罚的佐得厉害的区域公司。说了这些,不知会不会类似老李的忠粉也把我拉黑了。
另外,你看老王那一批次的时代大佬,曾经一大半的首付都是那个行业的,但几乎都没收住,身边都是最高学府最好学历的优质生助理结果都是加杠杆猛干每有一个能逆向见到就收,优质助理变成了猪力,老王算是提前经历喂鸡然后重新布局重生,但是又在对赌协议上被折腾得……X大X大不如胆子大,结果X大助理+胆子大也不行,被时间证明甚至连财务债务和流动性基本嗅觉感知能力和认知的基本常识都没有……
总结:
有需要可以重新看开篇第一段话,而且波动性和风险性按我个人的理解已经按前低后高1.2.3.4.4-1.4-2.4-3.4-4排序了。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47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投资的偏见模型